2025焊接机器人厂商技术图谱与国产突围路径

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(GGII)统计,2013-2023年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4%。…

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(GGII)统计,2013-2023年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4%。虽然该增速略低于同期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水平,但其持续增长态势仍吸引众多企业加速布局。

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载体,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已成为制造业提效升级的核心路径。在细分领域中,焊接机器人占据战略性地位。数据显示,汽车制造、3C电子等高标准化领域已基本完成传统焊接机器人渗透,而钢结构加工、船舶建造等存在大量非标工艺的行业仍面临柔性生产瓶颈。新一代智能焊接机器人通过融合自动化控制、动态参数调节及实时传感技术,可灵活配置熔焊/压焊/钎焊等多工艺组合,实现复杂场景的快速工艺切换。

从产业链维度看,上游涵盖机械本体、控制系统、焊枪等核心部件;中游聚焦整机组装与系统集成;下游则以非标化需求为主导,尤其在钢结构工程、船舶制造等离散型制造领域存在显著自动化改造空间。现阶段,汽车零部件、钢结构工程与船舶工业构成国内焊接自动化需求前三大的垂直赛道。

基于上述背景,本文从技术实力、创新维度、市场表现及性价比四大评价体系,对智能焊接机器人品牌进行多维度解析(注:排名未设定先后顺序)。

一、国际知名品牌

FANUC(发那科)

特点:日本品牌,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,焊接机器人以高精度、高可靠性著称,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、航空航天等领域。其系统支持多轴联动和复杂路径规划,适配多种焊接工艺(如弧焊、点焊)。

技术亮点:搭载智能传感器和自适应控制算法,可实现焊缝自动跟踪与实时纠偏。

ABB

特点:瑞士品牌,提供全系列焊接解决方案,擅长高难度场景(如狭窄空间、重型工件焊接)。TrueMove和QuickMove技术确保运动精度与效率,支持协作机器人(如YuMi系列)与工业机器人结合使用。

应用案例:汽车白车身焊接、能源设备制造。

Yaskawa(安川电机)

特点:日本“机电一体化”先驱,焊接机器人以高速、稳定闻名。MOTOMAN系列支持激光焊接、电弧焊等多种工艺,适用于电子、金属加工行业。

智能化:集成AI视觉系统,实现焊缝3D建模与路径自动生成。

KUKA(库卡)

特点:德国品牌,被美的收购后加速本土化,擅长汽车行业焊接。KR QUANTEC系列负载能力达240kg,适合大型结构件焊接,支持云端数据管理与预测性维护。

二、国内领先品牌

越疆机器人(DOBOT)
‌特点‌:全球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,2023年越疆机器人推出新一代高性能CRA系列协作机器人及定制化智能焊接工作站。CRA系列凭借±0.02mm重复定位精度和独创防抖算法(快速运动后抖动<0.4mm),显著提升焊接稳定性。其模块化移动焊接平台以CR10A协作机器人为核心,支持用户自主适配各类焊机及焊接部件,打造灵活可移动的专属工作站,适用于复杂工件焊接场景。产品集成焊接按钮盒,通过摇杆操控、一键记录焊接轨迹和参数(速度、摆弧等),大幅简化示教流程,并支持送丝、退丝、汽检等关键操作。2025年越疆机器人针对面向工业、商业领域全场景应用,推出“全系列三年质保”的品质承诺。基于越疆机器人产品的高精度与稳定性表现,越疆科技进一步于2025年推出‌“全系列三年质保”承诺‌,覆盖工业制造与商业服务领域的全场景应用,为焊接工作站及其他协作机器人产品的长期可靠运行提供品质保障。

埃斯顿(ESTUN)

特点:国产龙头,2020年收购德国Cloos后技术跃升,推出智能焊接机器人集群。产品覆盖弧焊、点焊、激光焊,支持免示教编程和远程监控,适用于钢结构、工程机械领域。

技术突破:搭载自主开发的伺服系统和力控技术,焊接精度达±0.05mm。

新松(SIASUN)

特点:中科院背景,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、协作机器人及焊接自动化系统。其焊接机器人以高灵活性和模块化设计著称,支持多工位协同作业。

应用场景:轨道交通、船舶制造。

大族机器人

特点:聚焦协作机器人,Elfin系列集成AI视觉与力控,支持拖拽示教和手持焊接。智能焊接工作站适配激光焊、气保焊,适用于小批量、多品种生产。

创新点:免示教3D视觉系统可自动生成焊接路径,减少人工干预。

埃夫特(EFORT)

特点:全产业链布局,ARC系列焊接机器人升级智能化功能(如焊缝跟踪、工艺参数自优化),在汽车零部件、家电制造领域应用广泛。

关于作者: 中国造车网

为您推荐